華商少帥
——记世界華人工商促進會會長李農合
當我決定要寫李農合的時候竟躊躇了半天,因為我說不清他的定位是什麼?是長袖善舞的一介儒商?是運籌帷幄的一位社會活動家?是一名筆意姿肆的報人?亦或是一位時下最時髦的策劃大師?這些角色他都沾點兒邊但又都沒有說完全。他一會兒在深圳,一會兒在香港;剛剛在北京主持了一個會議,轉眼間又到了上海;幾天前在電視裡還看到他在馬來西亞與大馬首相馬哈蒂爾就華商如何在大馬投資對話,卻又聽說他在美國巴爾的摩與華人傑出女性李蘭妮就在紐約召開全球華商總裁大會的事而洽談甚歡。他幾乎是馬不停蹄地奔波在亞太地區的各個熱點城市之間,他的許多時間都是在飛機上度過的。他笑言自己已經成了航空公司的一名「編外員工」。最令人驚訝的是,他與一批剛剛加入到世界華人工商促進會的日本企業家共100多人從上海包了一架飛機直飛江西。在別人看來又累又煩的社交、出差、洽談李農合卻樂此不疲,「能夠為全球的華商做點事,為祖國的強盛出點力,是我一生的夢想,也是我一生的幸福!"他目光炯炯地凝視著前方,說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的確,為了凝聚全球華商的力量為祖國的經濟騰飛做出一點貢獻,李農合這些年來奔走於世界各地,結交的朋友遍及全球,他早已把這看成是他一生追求的事業和幸福。
"凝聚全球華商力量,共建祖國美好家園,是我一生的動力!"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李晨合可能還在浙江電視台做一名普通的電視導演,或者會在某藝術學校擔任一名盡職盡責的教師。是改革開放的洶湧浪潮打開了李晨合的眼界,也釋放了他內心深處蘊含的創造活力和熱情。他的天性就不適合做墨守成規的老師或照抄照轉的政府官員。1989年,他辭別了在別人眼裹頗具魅力的電視台導演的職位來到充滿夢想、挑戰和刺激的深圳。一年後,他持中國護照到達香港,開始了他的商旅生涯,善於思考和觀察的李農合發現如果說鄧小平確立的改革開放路線是祖國走向強盛的發動機,那麼海外華商的力量就是推動祖國發展的「助力器」。中國人從來都是以勤勞聰明而著稱於世的,華人的足跡遍及全球每個角落這些海外同胞不管身在何處,遠離故土,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濃得化不開的「中華情結」。他想如果能有一個組織將這股分散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將海外華商內心深處的「中華情結」調動起來,共同為祖國的經濟騰飛出力?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指曰可持了!李農合被自己萌發的這個夢想而攪得熱血沸騰。他經常向身邊的朋友傾吐自己的這個夢想,時刻在尋找建立這樣一個機構的機遇。
1990年,「六四」風波剛剛平息,國外對中國的經濟封鎖,形勢嚴峻。中國經濟的發展正處於低谷時期。海外華人中的一些有識之士也在積極尋找幫助中國進一步打開世界經濟大門的機會。
一個偶然的場合,李農合有幸興香港著名商界領袖,香港東華三院三屆總理朱伯舜和美國著名華人領袖陳香梅女士相識。李農合又向朱、陳二位海外著名華人領袖談了自己的構想。誰料這個構想竟與朱、陳兩人的想法不謀而合。朱、陳利用自己在國內的影響和地位,同國內一些省市的高層領導交換了想在海外成立一個華商組織以推動國內經濟發展的構想。這個想法幾乎得到了所有人的贊成和支持。於是,1992年,世界華人工商促進會由此應運而生。
華商會的創會宗旨寫得明明白白:「全世界華商無論身在何處,地位高低,將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在世界崛起而走在一起,全世界華商無論信仰,宗教、主義的如何差異,將為中華民族之統一大業而努力奮戰,全世界華商無論所經營的產業資產的大小有如何的不同都將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1976年移居美國的創會會長朱伯舜,曾任美國亞裔共和賞總部共同主席,在香港創立的企業多達30多家,在祖國大陸也有二十多億元的投資,朱是海外華人中的一面旗幟,他在華人中的號召力是勿庸置疑的。但是60多歲的朱伯舜畢竟年事已高精力有限而他又是一位非常愛才、惜才的長者,對李農合的才華非常賞識,華商會創立伊始,絕大多數工作朱伯舜都讓年輕有為、精力充沛的李農合策劃和出面組織,李農合也不負眾望。他以極大的熱情和富有感染力的演講口才,到虞宣揚華商會的宗旨和目標,吸引海外華商加入華商會組織,許多美國、香港和台灣的商界人物都是在接觸了李農合併受到他的感染後,才欣然入會的。
華商會凝聚了一大批華商精英如香港孔教會會長湯恩佳先生,第十屆世界職業女傑出獎獲得者王一莉女士,香港制鞋大王何烈炘士、美國產品展示中心董事長李蘭妮女士、南洋銀行董事長莊世平及總經理吳連豐、美國華人總會主席熊德平、泰國國家儲備委員會主席方欽松、世界華人協會程萬琦、香港海外聯誼會李東海、天獅集團李金元,意大利華商分會何偉成、法國華人協會會長周力德、台灣工商協會董事長王雪娥、兩岸商務協會會長張平詔、日本海南株事會杜橋......,可謂群賢咸集,精英薈萃,在華人中具有極大的感召力。
李農合先生,是那種頗得同性好感、異性青睞,又善於在公眾場合發表極富感染力的講演的人物。從外形來說,李農合身材挺拔適中,五官清秀俊朗,雙目有神,舉止優雅,穿著大方得體,外表風流倜儻。雖已年逾四十,卻仍然給人以意氣風發、充滿青春活力之感,頗類似香港影星周潤發一類的「帥哥」型人物。熟悉李農合的朋友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凡是有他在的場合,總是熱鬧非常,笑聲不斷。更難得的是他性格豪爽,熱情如火,古道熱腸,對人仗義。朋友和會員有了困難,只要他知道了,總是不遺餘力幫忙。這股熱情總能感染別人,帶動別人,使人願意與他交往與共事,論資歷,論名氣,在華商會比李農合強得多的尊者,長者有的是,但奇怪的是這些人都很尊重年紀比他們輕的李農合,他出的主意大多數都能獲得理事們的贊同和通過。華商會的兩任會長朱伯舜和程萬琦都曾經評價說:「李農合做事有熱情有創意,有幹勁,他在華商會的作用是別人不能代替的。」
李農合主持領導的世界華人工商促進會,在台灣企業家心裡是一個特別的品牌,有頭有臉的台商到大陸去投資,總要想方設法與李農合掛上線,大家都知道,李農合有三個寶:一是智慧,二是關係,三是熱情。
台灣王先生早先在黑龍江投資進口100輛高級轎車,被扣了整整五年未能放行,李農合與台灣兩岸三地工商文化交流會理事長王雪娥多次赴北京,專函給中央及省裡反映,在國台辦的直接關心下,終得合法放行。台商王忠泉在山東淄博拿出幾千萬投資農藥工廠,因與合作夥伴觀念上不合拍,眼睜睜地虧了數千萬,李農合連夜打電話至地方政府最高掌門人家中,結果雙方皆大歡喜。李農合能為台商辦實事的消息一個傳一個,連台灣政壇國民黨幾位大老連戰、宋楚瑜、馬英九、王金年等在2004年新春伊始也分別揮毫潑墨致慶世界華人工商促進會十週年,派專員送到李農合先生手上。此舉足以證明這位華商少帥與華商會在台灣的份量了。
由於華商會在華人中具有極大的公信力和號召力,短短十年間,華商會便在全球138個國家和地區發展了1100多萬會員,成了人數最多、分佈最廣、知名度最高的全球華人社團。
李農合也是一個在商言商的儒商。他除了主要擔任世界華人工商促進會秘書長和執行會長一職外,還身兼華商資源聯合開發公司、大名集團、綠鑽大地總裁、華總聯合總會、中國投資基金會執行主席等30多家公司的掌門人。多年在生意場上的浸淫,使李農合又磨礪成了一個極為務實的人。他知道商人最講究實際,如果華商會不能給商人創造商機,帶來利潤,華商會的凝聚力就不可能持久。而祖國內地恰恰商機無限,十分渴求外來資本的介入。他深感自己有責任罵華商會成員創造商機,贏得利潤。十年來,李農合作為華商會的秘書長,帶領商會的成員西走甘肅、新疆,北至長春、瀋陽,南下海南、深圳,東到山東、上海,出入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組織一批批華商會成員到內地各省市參觀、考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穿針引線。許多投資幾億、幾十億的大項目,就是在李農合的談笑風生的撮合下一蹴而就的。在江蘇的南京、江西的上饒,投資十幾億的華商科技園已經啟動;在雲南保山,由華商會理事投資的方圓萬畝的咖啡加工生產基地已經拔出綠芽;在山東、上海、北京、河北等地,由華商會理事成員幾年前投資興建的花卉基地,早已是奼紫嫣紅的一片春色了。一些城市的政府首腦看準了李農合是個在海外有著極強活動能量的人物,便紛紛邀請李農合擔任政府顧問,為他們的城市經濟發展和引進外資出謀獻策。如安徽的阜陽、新疆的烏魯木齊、河北的石家莊、保定、山東的菏澤等都曾邀請李農合擔任了市府高級經濟顧問。
為了增強海外華商對祖國的凝聚力,2001年7月,華商會一手策劃,海內外2000多華人代表,赴湖南省炎陵縣鹿原坡,隆重舉行了「公祭炎帝」的盛大慶典。一時間,來自世界各地的華商精英、炎黃子孫,浩浩蕩蕩,蔚為大觀。禮儀慶典莊嚴隆重,盛極一時,海內外報章都盛讚華商會做了一件有益中華民族的好事,華商會的聲名一時遠播海內外。
2003年7月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召開的全球第七屆華商大會,是全球華商的一次盛會,也是李農合個人才華和性格魅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這次大會彙集了全球,5000多名華商精英和世界各地數百家主流媒體的記者,李農合作為華商會的秘書長應邀與馬來西亞首相和政要商界巨頭會晤。
最精彩的場面出現在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與李農合的精彩對話上。李農合在對話中全面評價了馬哈蒂爾執政期間罵馬來西亞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對馬哈蒂爾在國際事務中敢講真話、實話的性格表示了欽佩。並建議馬哈蒂爾應當為大馬的前途著想,繼續留任首相一職。馬哈蒂爾一方面為李農合對他的個人經歷如此熟悉感到驚訝,一方面也婉言謝絕了李農合的建議。他說,我已經向馬來西亞人民表示了自己不再擔任首相職務的願望,就應當恪守信用。他並且當面提出,希望李農合策劃的「世界和平博覽園」項目能夠落戶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政府一定全力支持。李農合與馬哈蒂爾的對話博得了全場500。多名代表長時間的熱烈掌聲。第二天,馬哈蒂爾又派出政府財政部長黃燕燕女士與李農合商談「世界和平博覽園」在大馬落戶的具體事宜。黃部長非常坦誠地對李農合說:「我們不要你的資金,我們只要你腦袋裡的智慧。」
李農合與馬來西亞政府首腦對話的消息和內容,第二天便在全球各地的華文報紙上刊登了出來。幾乎所有的華文報紙都在頭版刊登了他的大幅照片和講話。香港鳳凰衛視直播了他與馬哈蒂爾首相的精彩對話。李農合一時間成了世界各地華人中的名人。一個僅僅成立才十年的世界華人工商促進會在他的運籌帷幄下,驟然成為目前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社會團體之一。
香港南洋商業銀行董事長、全國僑聯副主席莊世平、香港著名景泰藍大王陳玉書、財富報業集團主席陳春、中國外交部部長李肇星曾分別為李農合在全球華商之中的精彩表現題詞潑墨,並交口讚譽其為「華商少帥」。「華商少帥」的稱謂似已在全球華商群體中成了李農合的代名詞。馬來西亞政府首腦對李農合才華表現出來的賞識,也對上面幾位德高望重的領導和華商領袖的評價作出了最好的註解。
「構思世界和平博覽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我一生的目標」和平,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各國政要奔走於全球各地,穿梭子戰火紛飛間隙,目的都是為了一個--世界的和平和人民的安寧。李農合雖非政府首腦或國家政要,卻對世界和平的願望十分迫切。他的一個十分強烈的人生理念是:經濟要發展,人民要富裕,非要有和平安定的政治社會環境不可。家和萬事興。國無寧曰,則萬事俱廢。做企業家、做商人,都不能「雨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顧賺錢去」。李農合是一個有強烈的愛國心、責任心的中國人,但從某種意義上,他更是一個熱愛和平、有全球眼光的社會活動家。
熟悉李農合的人都說,李農合大多數時候看起來是華商會的一名溫文而雅的執行會長,但有時又更像是一名堅決反對「台獨」,強烈主張和平統一台灣的「鬥士」。
李農合經常奔走子兩岸三地之間,為促進兩岸三地的經貿往來而操勞忙碌。他身邊的台港澳朋友也特別多。對於和平統一台灣,李農合有太多的想法。他總是旗幟鮮明地反對「台獨」,希望一個強大統一的中國早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他說:「中國人最講究『和』。家和萬事興,國和更富強。中國只有統一,只有和,才能富,才能旺、才能強。才能在外國人面前挺起腰桿子。我們做華商組織工作的在海外才有影響和地位。」
李農合利用世界華人工商促進會的影響,做了許多促進兩岸三地的交流和合作的工作。最有代表性的是2000年9月,李農合率世界華商會300多名台灣會員,在深圳五洲大酒店與大陸各省市商界代表共800令人舉行首次兩岸經濟貿易對口洽談會。開幕式由李農合致詞,其中有一段話特別精彩:「願以這遠隔50年的兩岸同胞企業家在此次洽談會上,同心協力,開啟共創21世紀成為中國人世紀的成果獻給中華民族的列祖列宗」。李農合話音剛落,全場掌聲如雷,強烈的聚光燈下映出的是數百雙閃爍著晶瑩淚光的眼睛。此情此景讓兩岸的企業家們永遠難以忘懷。此次洽談會促成了20多億的經濟合作。台灣100多個社團的共同領導人范光陵先生專為李農合畫了一幅大寫意,並在上面題詞:「華商少帥」。
李農合總是把主張兩岸統一的海外華商視為朋友和知己。但如果遇到誰在他面前表現出「台獨」傾向的言論,總會以其雄辯的口才讓對方認識到兄弟閱於牆,外御齊務的道理。他在無數場合舌戰台獨派人士。他用中國人的血脈和經濟上的血纔理論在澳門向一批台獨色彩很濃的朋友神侃之後,獲得了奇特的效果。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台灣朋友認識到:台獨有百害而無一利,統一則有百利而無一害!」王雪娥當時聽了李農合的話後說:」凡是搞實業的企業家,都會支持李會長的觀點;凡是搞政治的政客,都會贊成柴先生今天的說法。」過去主張台獨的柴先生頗為深沉地說:沒想到我們的少帥對台灣問題看的那麼深,我輸給他了,也不會支持「獨」了。
許多國家的領袖人物認識到,華人是21世紀的主力軍,要與全球華人經濟合作。李農合是重要人物。有的國家為了爭取李農合先生作為移民身份邀請他入籍,但李農合說:我永遠不會放棄中國國籍和中國護照。台灣著名實業家王永慶先生聽了李農合的言論後,對身邊的人說:「請你們轉告李會長,我百分之百贊成他!」
為了表達自己追求世界和平、世界大同的強烈理念,李農合花多年時間,盡心竭力,精心構思了一個規模宏大的項目--世界和平博覽園。李農合多年來孜孜以求的一個願望:是希望能在自己的國家找到一塊土地,將和平博覽園安放在祖國的版圖上,成為讓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來參觀、景仰、追求和平的一個聖地。
世界和平博覽園的構思十分宏大而又極其精巧。李農合認為,一個國家的總統府或皇宮,是一個國家文化、歷史、建築和政治的集中體現。如中國的故宮、美國的白宮、英國的白金漢宮、俄羅斯的克林姆林宮、法國的凡爾賽宮、韓國的青瓦台、日本的皇宮等,都具有上述特點。這些皇宮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尊嚴和神聖,對外人充滿了神秘感,如果能將世界各國的這些總統府邸和皇宮按一比一的比例,或縮小比例在一個地方集中展示,供世界各國人們可以自由參觀、遊覽,那對增進各國人們的相互瞭解,一定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將融歷史性、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神秘性子一體,形成一個多視角、多面體的大規模旅遊景點。在這個和平博覽園裡,還可以定期舉辦世界各國的文化藝術節、如法國的葡萄酒節、意大利的服裝節、英國的莎士比亞戲劇節、中國的書法節和京劇藝術節,日本的相撲表演等,讓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人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和平友好地相處和交流,讓人們通過實景形象地認識到,人類是一個大家庭,世界是一個地球村。他號召全世界的中學生、小學生、藝術家每個人都為和平園做一個作品,我心目中的世界和平園放在園內,獨特的組織技巧引起了全世界人的關注,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00多個國家的外交使節和1600位全球華商領袖為世界和平園簽字表示要支持和參與。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俄羅斯總統普金、法國總統希拉克、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王光英,都對這個項目作出了較高的評價。
沙特阿拉伯國的有關部門負責人曾向李農合表示,他們國家有很多皇宮,而且特別壯觀和美麗,希望在和平博覽園能多佔一席之地,他們願意投入1億美金,多建一兩個沙特的皇宮向全世界遊客展示沙特皇宮的魅力。
在國內,不少省市的領導聽到了世界華人工商促進會將在祖國內地尋找一塊合適的土地建設世界和平博覽園的信息時,都爭相邀請李農合去自己的省市訪問,動員李農合將項目考慮安排在自己的省市。到目前為止,雲南,浙江、西安等省市政府的領導都曾邀請李農合去洽談過將和平博覽園建在他們當地的有關事宜。一些專家在仔細瞭解了和平博覽園的構思和組織過程後認為,這個項目無論建在哪裹,都將會成為轟動世界的旅遊亮點。
美國一家上市公司出自公司形象和心態,一舉出資四千五百萬人民幣將知識產權全部買走。不過,這家美國公司的總裁表示,項目的運作還是要讓李先生來操辦。」因為只有他最瞭解項目的一切細節和構思。而且他還有操作這個宏大項目的能力。」這家公司的老闆說。
李農合說「雖然項目的所有權已經被美國人買走,雖然馬來西亞還在我去洽談在他們那裡興建和平博覽園。但我還是希望和平博覽園建在自己因為中華民族是最熱愛和平的民族,和平是中國人民最強烈的願望。和平夠在中國安家落戶,也是我最大的心願。」
人類的健康需要和平,人類的和平需要健康,是我一生的追求。」
進入2004年,李農合的目光放在了關心人類健康事業上。2004年7月,世界華人工商促進會將與美國有關部門合作,在上海舉辦一個大型的健康產品博覽會。
上海科技館因為在2002年成功舉辦了APEC會議而舉世聞名。而由李農合策劃和發起、華商會主辦的「首屆亞太地區健康產品博覽會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也將在上海科技館隆重舉行。屆時,亞太各國生產的以促進人類健康為目標的各種產品將會在這個充滿動感的科技館裡集中展示。展覽完後,參展產品還將陳列在華商會設立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展示廳內,成為永不落幕的健康產品交易會。而且,這個博覽會以後每年都要在上海舉辦一屆。
筆者問:「為什麼要舉辦一個這樣的博覽會?」李農合說:「健康是人類共同關心的主題。當社會的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健康問題總是會自然而然地提到人們面前。人類的和平需要健康,人類的健康也需要和平。經濟的發展只有與自然的和諧和增進人類的健康聯繫在一起,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筆者還問:「為什麼要選擇與美國合作舉辦健康產品的博覽會?」李農合說,目前美國每年的健康產品產值達到了200多億美元,而中國達到40多億人民幣。健康產品在中國具有無窮大的發展空間。他希望借助這個博覽會能夠推動中國的健康產業與國際資本接軌,促進中國的健康產業騰飛。他說,有了一百多年工業發展歷史的西方工業文明已經走過了早期以耗費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式階段,進入了追求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新工業文明階段。與美國聯合舉辦的這屆健康產品博覽會,實際上也是一次東西方文化的對話和交流。屆時,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和企業家都會參加會議。博覽會將為國際資本與中國企業的對接組建一個平台,建立起最直接的交流管道。
博覽會也得到了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支持。李農合說,之所以希望得到克林頓的支持。是因為克林頓總統上任便致力於推廣一攬子全美健康計劃。他說自己同克氏似乎具有相同的對人類健康計劃的想法。
李農合坦誠地對筆者說過這樣一番話:「我舉辦博覽會當然要贏利。我很欣賞那些會賺錢的人。有錢是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之一。沒有錢連自己的吃飯都成問題,還怎麼談愛國?但我會將賺的錢捐贈一部分給中國艾滋病基金會,以後還將同國外的機構在北京舉辦一次中國艾滋病防治的研討會。賺錢會使我有更多的能力去愛我們的國家。」
李農合對自然和健康產業發生濃厚的興趣,一點也不奇怪。這和他的人生理念有關。真正熱愛生活的人,都是十分珍惜生命和健康的人。對於希望將自己每一天的生活都安排得十分精彩的李農合來說,他是珍惜生命和健康的一個代表。跟有些人有所不同的是,他不僅希望自己過得開心、健康,也關心別人是否過得開心、健康。他說:「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終關心的目標是生命和健康。只有健康產業,才是真正能持久發展的長青籐式的產業。」
李農合選擇了跑步的方式增進自己的健康。跑步是李農合雷打不動的體育鍛煉項目。他從跑步中既體會到了提高身體健康素質的樂趣,也找到了錘煉自己意志和毅力的一種辦法。一年四季,不管是三伏酷暑,還是三九嚴寒,不管是出差在外,還是在家休息,他都會堅持跑上半小時。有時出差住在賓館裡找不到場地跑步,他就乾脆在房間裡轉圈跑上半小時。他說:「男子漢說出的話就要算數,如果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不前,別人就不會相信你。」
李農合很喜歡讓別人猜他的年齡,一些朋友在猜測他的年齡時總要猜年輕七、八歲。這總讓他感到很是得意。他說,這要得益於他長年堅持跑步鍛煉和注意飲食的結果。
猴年春節,上海遇上了五十年未有的寒冷天氣。在零下5度的氣溫下,有水流動的小河都凍成了冰塊,李農合在外面參加完朋友的聚會回到自己的家襄已是深夜兩點了,他還是冒著凜冽的寒風在空曠的野外跑了半小時才上床休息。他說,人類目前的壽命普遍僅達到八、九十歲,他希望自己能挑戰人類的極限,活到超過一百歲。」這個世界太精彩,有太多的事要做。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享受精彩的生活,成就一番事業。從事健康產業的推廣,既是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李農合向別人坦誠地表白了自己的願望。
正因為如此,推動環保和健康產業的發展,是李農合最感興趣的投資項目。
2002年,李農合同美國優立國際集團董事長、美籍華人楊連生一起,在江蘇昆山建立了佔地達3000畝的「綠鑽大地」健康環保基地。李農合是這個項目的領導者。這是一個集現代農業和健康產業子一體的綠色環保基地。這裡將成為健康產品的一個展示窗口。
2001年,他曾多次與華商會理事成員一起,深入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的雲南保山,考察在那裡投資興建咖啡種植加工基地的有關事宜。他到貴州去推廣垃圾處理廠的設備,都是與環保有關的事業。
李農合日常度過的也是一種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在香港及上海的別墅公寓,都有一個特點,均是遠離市井的嘈雜和喧囂。他說他是一個既喜歡熱鬧同時又喜歡住得非常清淨的人。他喜歡在自己的家裡接待一些與他要好的朋友和客人。與三五知己海闊天空地閒聊。許多思想的火花和投資計劃就是在這種漫不經心的神聊中誕生的。他有空還喜歡在家裡擺出一副象棋來跟別人下一盤。打乒乓球也是他自小開始的愛好。一直到現在還在堅持。活得健康,活得快樂,活得精彩,活得有價值和有意義,是李農合追求的人生境界。他在不斷的創造中已經達到了這個境界。他說:「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一樣的。到死的時候卻有很大不同。有人輝煌燦爛,有人寂寂無名。關鍵是要善於創造。精彩的人生都是靠傑出的頭腦創造出來的。」
转载《光明日報》記者 易雲文